利用剩余油墨在下次配色中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
剩余油墨的利用是計算機配色的一大亮點,傳統配色大多將剩余油墨調配成灰色墨或黑色墨來處理,沒有達到充分利用剩余油墨的目的,而計算配色系統可以大程度的利用剩余油墨,一般通過2得途徑,一種是將以前剩余的油墨當作色種建立基礎數據庫來充分利用;另一種是在電腦計算配方過程中,如果當前油墨有剩余,可以直接將當前油墨轉換為廢墨以備下次配其他顏色使用,十分便捷。
對于更換底材,計算機配色系統能更快,更準確找到配方
配色系統可以根據不同底材的分光曲線圖來給出相應的顏色配方,解決了實際印刷底材改變后給配色帶來的煩擾。
計算機配色系統的工具:
■打樣機或印刷片面性儀
■分光光度儀
■配色軟件
■電子天平
配色應用
現以美國愛色麗公司的配色系統FMIII為例簡單單向大家介紹下配色過程。在配色之前有一步很關鍵的步驟:建立油墨數據庫。
首先創建數據庫集:建立杭華油墨
其中需要建立單一(不含白墨)還是多項常數(含有白墨),我們建立單一常數;然后要輸入配方單位,一般以百分比重量為單位;底材:分coated和uncoated,一般一套油墨可以做做2種紙張的對應2套數據庫,底材點擊進后,用分分光度儀測量進去。
輸入紙張后,用天平稱重沖淡劑比重,填好。K2值一般系統默認為0.6,可以用已知配方配色法,來修正K2值。
編輯色種:
建立好數據庫集后,需要將各色種輸入數據庫里。也就是編輯色種。黃色為例:需要將桔黃油墨以以不同沖淡比例沖淡,我們用的比例是6.25%、12.5%、25%、50%、75%、100%當然也可以用其他比例,一般取6~7個點就可以了。然后將沖淡好后的油墨用印刷適性儀展出色樣來,該過程很關鍵,需要展樣均勻,重復性要好,印刷適性儀每次要清洗干凈。等待打出來的色樣條充分干燥后,即可用分光光度儀測量了,其中白色為紙張分光曲線,其他為各樣條分光曲線,其他油墨色種,依此方法進行。一般我們需要做2黃,2紅,2藍,1綠,1紫,1橙,1黑少10種基礎墨到數據庫里,如果油墨基礎油墨數量太少,很有可能因為域太窄而有些顏色配不出來。
配色:
做好油墨數據庫后,就可以進行配色了。
以一灰色為例,先將目標顏色用分光光度儀讀入到系統里作為標準。
建立好名稱test,容差范圍然后點擊配方計算,根據目標紙張類型,選擇數據庫類型,在此為coated紙張,選杭華數據庫,還要選擇用幾種油墨來配色,一般我們選擇3種,太多,顏色不夠飽和鮮艷;太少可能一次不能配出,修正可能還要加油墨。
點確定后,選擇好底材,點擊配色,會有若干配方出現,一般我們以CFI或者是定△E來作為選擇配方的依據,大多我們選擇CFI和△E都小的人微作為配方,當然如果您考慮到配油墨的醞釀,也可以點擊成本排序來選擇配方。我們選擇配方1后點擊保存,然后根據配方中的比例,稱量然后將油墨攪拌均勻,用印刷適性儀打樣,等到充分干燥后用儀器測量可以看到樣品2的色有效期有1.96。
這時,我們做配方修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點擊配方修正,選擇追加模式,點擊更正,則會出現更正配方再點擊報告,則可以在現有的材料量上系統提示需要追加多少的黃,紅,黑和填充劑。
按照配方追加后,攪拌均勻,然后再打樣,等干燥用儀器測量,得色差0.68就可以了.
如果此墨再配色過程中有剩余,則可以直接在數據庫里點擊試辦廢料.以后的配色過程中,則數據庫會自動考慮該廢墨是否能利用而達到不浪費油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