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結構、調節、輻射接收作用、校正及其光學系統(上)
一、眼睛的結構
1、結構與組成:
角膜、前室(水狀液)、水晶體和后室(玻璃體)、視網膜、瞳孔、黃斑、視軸與眼軸
人眼是一個類似的攝影系統,角膜相當于一個凸凹鏡,前室亦如此,水晶體相當于一個雙凸鏡。
物點在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倒立的實像,但這一倒像的感覺經神經系統的作用,給人以正像的視覺。
眼睛的物方和像方焦距不相等。f=-17.1mm f?=22.8mm
在調焦范圍內,-f=14.2~17.1mm f?=18.9~22.8mm
虹膜起著孔徑光闌的作用,自動調節進入人眼的光能,它有一定范圍,(
=2~8mm)若外界光很強,使
2mm時仍然使人無法適應,就很容易使視網膜造成傷害。
直視太陽或正視激光束能在視網膜上燒成一盲斑,使人在觀看任何景象時,總有一塊或數塊區域是黑斑。
3、眼睛的光學參數:
介質折射率:n=1.3333
折射面半徑:r1=5.77mm
物方焦距:f '≈-17mm
像方焦距:f '≈23mm
光焦度:D=58.48(1/m)
網膜半徑:r2=9.7mm
二、眼睛的調節及校正
1、眼睛的調節:眼睛成像系統對任意距離的物體自動調焦的過程
2、眼睛的調節能力:
f?的變化范圍是18mm~23mm
眼睛的調節能力表示為能清晰調焦的極限距離范圍。
其中,lr、lp分別為遠點距離和近點距離;
R=1/lr,P=1/lp為遠點和近點的發散度(或會聚度);
單位為折光度(或稱屈光度)
?影響因素:
調節能力隨年齡增大而減少
?明視距離:在閱讀時,或眼睛通過目視光學儀器觀測物像時,為了工作舒適,習慣上把物或像置于眼前250mm處,稱作明視距離。
3、非正常眼及其校正:
①正常眼和反常眼:
正常眼:眼睛的遠點在無限遠,眼睛光學系統的后焦點在視網膜上
反常眼:眼睛光學系統的后焦點不在視網膜上
②近視眼和遠視眼(老花眼):
近視眼:遠點位于眼前有限距離
遠視眼:遠點位于眼后有限距離
③校正方法:
④視度:
遠點距離lr(單位為m)的倒數表示近視眼或遠視眼的程度,稱為視度,單位為折光度(或屈光度)。通常醫院和眼鏡店把一折光度稱作100度。
散光與校正:
散光度AST:AST=R1-R2
校正方法:可用圓柱面或雙心圓柱面透鏡
三、眼睛的輻射接收作用
視網膜:由錐狀細胞和桿狀細胞組成,兩種細胞各有不同的任務;
桿狀細胞:對光刺激極敏感,但完全不感色;
錐狀細胞:感光能力差,但它們能對各色光有不同的感受。
適應:眼睛對周圍空間光亮情況的自動適應程度。
明適應和暗適應:由暗處進入亮處,瞳孔自動縮小;由亮處進入暗處,瞳孔自動放大。
四、眼睛的分辨率
1、眼的分辨能力:眼能夠分辨靠近兩相鄰點的能力稱為眼的分辨能力,或視覺敏銳度。
2、視角:物體對人眼的張角稱作視角。
3、視角鑒別率ε:
?在眼睛沒有調節的松弛狀態下,f '≈23mm,可得ε≈60″。
?若把眼睛看作理想光學系統,則由ε=140″/D,當D=2mm時,ε=70″,當瞳孔直徑增大時,眼睛光學系統的像差增大,分辨能力隨之減少。
?由于眼睛具有較大色差,視角分辨隨光譜而異,連續光譜中間部分的視角鑒別率高于紅光和紫光部分的鑒別率。
4、視角敏銳度:視角敏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