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的質量好壞需注意采購時的檢驗和測試
檢驗和測試
在市場上雙筒鏡良莠不齊的情況下,購買者只能通過仔細的檢查和測試,比較各種產品的質量和性能。下面是選購的幾項要訣。
①優質產品通常在外觀細部上有所顯示。例如噴漆質量、外殼加工精度、細縫的吻合平整程度等。但是不要輕易被徒有其表的裝飾(如貼面、鍍亮飾條、包裝盒和無用的小附件)所迷惑。輕輕掰扭兩個鏡筒,不應該感覺到結合部或其他零部件有輕微的松動或搖晃。分開和合攏兩個鏡筒時,手感阻力是均勻平穩的。早期某些雙筒鏡的兩套調焦系統是用一塊橫板聯動的,如果你雙目視力有差異,就不宜用這種雙筒鏡。無論哪種望遠鏡,輕輕推拉其目鏡和調焦旋鈕,都不應感到任何微小的前后滑動。
②借著明亮的光線從物鏡一端朝鏡筒里看物鏡的每個光學面都不應有擦傷、條痕、污跡或霉斑(纖細的白絲狀花斑),物鏡內膠合面尤其容易起霉。有些物鏡的表面反射紫色或琥珀色光,表明鍍了減反射膜(又稱增透膜),有利于減少入射星光的損失。反射明亮白光的鏡頭未鍍過膜,性能差些。 側轉鏡筒可檢查內部三棱鏡是否鍍膜,這時應將目鏡朝向一盞白熾燈。從目鏡端也能檢驗另外幾個光學面有沒有銀膜。
③把望遠鏡朝向天空或白色光亮的墻壁,讓眼睛從離目鏡約10厘米處看,落在目鏡上的小小光斑就是出射光瞳。優質雙筒鏡的出射光瞳亮度均勻,周圍則很黑暗。如果光瞳周圍有亮的光影,好象呈方形似的,說明這架雙筒鏡的棱鏡不佳,將較多的光線反射在鏡筒內壁上,產生了光瞳周圍的雜散光。
④用雙筒鏡觀測遠處景物,圖象越鮮明。它的光學質量越好。若看上去圖象朦朧.好象蒙上薄霧,質量就差。這種現象在高倍雙筒鏡相對多些。
⑤如果你從雙筒鏡里看到-幅錯開的圖像,好象有重影的電視畫面,表明兩個鏡筒的光軸不平行。但若這種缺陷不很嚴重,你的雙眼會逐漸適應這種圖象錯位,因此要不斷變換目標來檢測。你可以將雙筒鏡對準目標,調好焦距后.慢慢將它移到離眼睛大約12厘米處,反復閉上和睜開雙眼,應始終看到完全重合的同 一景象。光軸不正多半是棱鏡偏移引起的。劣質雙筒鏡的棱鏡固定支架常常偷工減料.受到震動棱鏡就會移位。
⑥用雙筒鏡觀看有明暗分界線的目標,如藍天映襯下的高樓、樹冠以及夜空中的明月,明亮的邊緣不應有紅色或藍色鑲邊,這是色差嚴重的表現。雙筒鏡的色差程度輕重不一,彩色鑲邊越淡越好。
⑦觀星是直觀的檢驗方法。如果條件不許可,就用遠處的電燈或停著的汽車鍍鉻件反射太陽光權當"人造星"。分別用每只眼睛通過一個鏡簡觀測和調焦,看看是否都能調出一個清晰的象(亮星就調成極細的光點)。在轉動調焦旋鈕時,星象應由圓盤狀逐漸均勻地收縮成-點。有些雙筒鏡卻是先在某個方向上收縮,在另一方向上反而擴散。有這種"散光"缺陷的望遠鏡,觀測彗星、星云、星團時就有麻煩。讓一顆星從視場中央偏移到至少l/2半徑處,不應有彌散、拉長等彗差。
市面上去“淘寶”
市面上的雙筒鏡品種繁多。價格相差十倍以上,缺乏經驗者難免挑花了眼。其實對于天文觀測來說,選購的原則比較簡單:在你可以承受的價格范圍內,盡可能買口徑大的。
外行顧客常以為放大倍率越高越好,有些廠商也故意用虛假的高倍率來引誘買主。然而雙筒鏡的倍率是受到口徑限制的。高倍雙筒鏡或許對少數天體的觀測(如木衛、雙星)有一定的便利,但倍率越高,視場就越狹窄,使你不易在群星中找到目標天體。特別是在亮星稀疏的天區找尋暗目標,高倍雙筒鏡明顯不及低倍鏡。如果雙筒鏡沒有支架,用于拿著觀測,你會感到目標在視場里抖動。倍率越高越嚴重,手持觀測的雙筒鏡不宜超過8×。
白天看球賽時,7×35的雙筒鏡跟7×50的效果差不多,可是夜里看星就大不一樣。望遠鏡越大,可見的星就越暗。許多天體之所以難見,并非它們太小,而是因為太暗。7×50雙筒鏡比7×35的集光力強一倍左右,至少可多看一個星等。 以筆者的經驗,7×50雙筒鏡較適合天文愛好者,它的價格適中.可用于許多觀測項目。口徑再大,價格直線上升,而且非用專門的支架不可。35毫米口徑應是天文觀測雙筒鏡的下限,買更小口徑的雙簡鏡,不如將同樣的資金購買50-60毫米的消色差物鏡,自制一具單筒克普勒望遠鏡,使用效果要好很多。
另外,部隊、航海、地礦部門有時有舊雙筒鏡折價處理,它們略加整修后可用于觀星。但有一種軍用高炮指揮雙筒鏡,口徑80-100毫米,裝有操作靈活的地平式支架,卻不宜用來觀星。因為它們的視場很廣(能容納整個獵戶座),放大倍率過低,一般的彗星、星團、星云變得和恒星一樣,也是個小點,而且彗形象差嚴重。
使用和保養
雙筒鏡體積小而緊湊,看到的又是正象,再加上寬廣的視場,使用上比小型天文望遠鏡方便得多。不過雙筒鏡也有缺點,如口徑小、倍率低、不宜照相觀測等。只有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其大效益。
能發揮雙筒鏡長處的觀測項目可推薦以下幾種:變星測光,彗星觀測,尋找銀河新星,人造衛星觀測,日、月食,月掩星和小行星掩星,白晝尋找月齡短的娥眉月和金星,尋找水星。
50毫米雙筒鏡可以看到除冥王星以外的7顆大行星和5、6顆小行星,還有30個以上的梅西葉天體(亮于7等),以及每年平均出現2~3顆的亮彗星。國外出版過許多雙筒鏡觀星指南類書籍,都有較高的實用性。例如美國人James Muirden著的《雙筒鏡天文學》,逐個星座介紹了大約300個觀測目標。
手持雙筒鏡觀測仰角低的天體比較容易,但時間超過10分鐘后也,會疲勞。更好將手肘撐在矮墻上觀測,或抵靠在胸口,這樣還能減輕晃動。坐有靠背椅上觀測比站著舒適。要觀測高仰角天體,就得躺在躺椅上。如果站立或端坐著仰面用雙筒鏡觀星,你的雙臂、肩膀和脖子很快就會疲勞、酸疼。這些征候至少會使你的眼睛敏銳度損失半個星等,還可能漏掉短暫的掩星或彌散的暗彗星。
給雙筒鏡配備一個堅固的地平式三腳架可以解脫上述弊端。不過普通三腳架還是不便于觀測天頂區域的目標。國外一些天文愛好者自己設計制作了固定在躺椅上的雙筒鏡支架,或者有雙筒鏡支架的躺椅,還有其他各種別出心裁的裝置,可以使你方便地平視或仰視。如果你有機械加工和木工手藝,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制作。
雙筒鏡也可以加上投影裝置觀測太陽,但觀測幾分鐘就應 蓋上鏡蓋,讓內部熱量散去。
雙簡鏡的保養也比較簡單。平時應讓它直立放置,使用時小心輕放,以免棱鏡受震移位。鏡頭上沾有灰塵,盡量用手捏橡皮吹氣球吹凈,少用絨布或鏡頭紙擦,防止鏡頭被拉毛,或損傷鍍膜層。未掌握光學儀器檢修技術者,切勿自己拆卸雙筒鏡,因為它的各光學零件在出廠時都已調整好,若拆亂后,在業余條件下很難恢復原狀。
夜間觀星時,雙筒鏡常會凝上露水。白天應放置蔭涼通風處讓它自然干燥。為防止鏡頭起霉,更好把雙筒鏡收藏在干燥箱里,密封性佳的鐵皮餅干箱亦可用,箱內放上幾包干燥劑,一般三、四個月更新 一次。
雙筒鏡的附加功能
有些雙筒鏡以各種附加功能來招徠顧客.對此應作客觀分析。
①有的蘇制軍用雙筒鏡有紅外夜視功能。這看上去很誘人,其實對觀星毫無幫助。因為它只能模糊地看到黑暗中的人體、發動機等紅外源,成像并不清晰,天體發出的紅外光遠比此微弱,而且基本上被大氣層吸收了。
②變焦功能是進口高檔雙筒鏡的特色之一,這類型遠鏡可以在觀測中改變放大倍率,同時使售價比其他同樣口徑的雙筒鏡高出10倍以上。變焦鏡的低倍率為7×或8×,更高約25×左右。它在高倍率時,只能勉強分辨出木星視面、土星環或金星相位,但肯定看不見火星極冠。而這些天象在一架只需花費近百元的自制單筒鏡(口徑6厘米左右)里要看得更清楚。另一方面,復雜的變焦系統肯定會增加各種象差,使雙筒鏡的成象質量遜色于固定倍率的產品。
③航海、軍用雙筒鏡的目鏡系統中往往有刻度或方格板,它對測量天體角直徑、移動速度有幫助。
④橡皮眼罩有助于觀星,能擋住周圍射來的雜散光,不讓它們干擾眼睛。
⑤指南針之類的附件可能對旅游有用,觀星時卻用不上,只能增加售價。但物鏡和目鏡蓋(罩)絕對用得著,可以防潮防塵。即使買來的雙筒鏡沒有鏡頭蓋(罩),也應自制 一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