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管理技術助力藝術品復制
色彩管理技術在影像、印刷(傳統/數碼)等領域已被大家熟悉并廣泛應用于實際生產中。而復制藝術品的前進就是要解決從拍攝/掃描、顯示、輸出(印刷或數碼輸出)整個復制流程中正確傳遞和保持色彩問題。因此,色彩管理技術在世態品復制過程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掃描與拍攝
不管體積流派的書畫藝術作品,復制的第一步就是要對原作品進行數字化采集。如果前期采用傳統正片拍攝,適合數字化采集的掃描設備有電分機滾筒掃描儀、底片專用掃描儀及高端平板掃描儀。在電分或掃描過程中,需要借助色彩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例如在拍攝時,借助灰階卡或ColorChecker24色卡為參考標準,為掃描和電分提供校色數據參考。如果電分或掃描設備支持ICC色彩管理功能,則有必要建立掃描設備的輸入色彩ICC文件。這樣會直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有助于色彩和層次的還原,還大大降低操作人員的技術經驗要求。節約了時間。上述設備色彩發特性的采集(ICC),常用愛色麗公司的色彩管理軟件ProfileMaker或MonacoProfiler以及Kodak透射標準正片(120/135兩種規格)并與硬件自帶的掃描軟件相配合。
如果是直接對原作品進行掃描。可以采用的設備有大幅面平板掃描儀、寬幅平臺掃描儀等。這些數字調和絕大多數都支持色彩管理,從色溫和光強分布校正到ICC色彩特性,同樣需要ProfilerMaker/MonaceoProfiler軟件,以及Kodad IT8色卡、Monaco IT8色卡,或HuchColor色卡的配合。
數字拍攝所涉及的設備及要求相對要復雜一些。數字拍攝中的設備包括以線陣式CCD為基礎的掃描式拍攝平臺,設備的光源條件以連續光源為主,光源條件相對比較穩定;而以面陣式CCD/CMOS為基礎的數碼后背或高端單反數碼相機則需要配備不同規格及數量的燈箱,燈箱的色溫應該在5000K—5500K左右,顯色指數在95%以上,(色溫、亮度和顯色指婁等到指標可通過愛色麗公司的軟件i1Share及硬件i1Pro分光光度儀的測量來獲得)。在拍攝環境穩定、樂照均勻后,拍攝之前首先可采用ColorChecker白平衡卡或灰平衡進行色溫校正,然后再使用SG色卡記錄拍攝系統的ICC特性文件。
二、顯示與校對
完成藝術作品的數字化采集后需要通過顯示器及應用程序的配合來判斷色彩及層次。顯示色域應盡可能大,更好可以達到或超過Asobe EGB1998,伽碼值準確可調,并能獨立校正RCB三原色,達到正確白平衡。當然讓顯示器達到準確的顏色表現,同樣需要做定期的標準化校正,可使用ProfilerMaker軟件和i1分光儀來進行校正。Eizo公司的CG/CE系列顯示器還支持顯示器硬校準,其隨機附帶的屏幕校色軟件COLOnAvigator可兼i1分光儀進行一鍵式校準,無須手動調整極為便捷。顯示與輸出的校對,需要標準光源的配合,常用的標準光源的色為溫為反射光源6500K或5000K,透射光源5000K,顯色指數在95%以上,更好有獨立的亮度調節功能。
三、輸出設備與控制
當顯示器能夠正確顯示藝術品的色彩后,下一步需要控制輸出設備,以達到在適合的介質上獲得與原作一樣的色彩。現今比較主流的噴墨輸出設備有佳能、愛普生、惠普推出的大幅面彩色噴墨打印機,通過RIP軟件正確地控制上述品牌的設備都可以實現理想的色彩輸出。其中RIP軟件與色彩管理設備配合對上述各品牌的噴墨打印機進行標準化墨量和線性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后再使用ProfilerMaker和分光光度儀測量并生成不同打印介質的ICC色彩特性文件。完成打印設備的色彩校準,并為顯示器校樣建立參考。
如果我們能夠在必要的硬件基礎上熟練掌握色彩管理技術并對復制傷口的藝術風格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世態品復制工作。